第(1/3)页 81年,12月12日。 首都,航空工业系统,会议室。 “各位领导,我们601所的三代机项目,还是之前的歼十三,不过,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,比如说,哈工大将会帮助我们解决机载航电设备的问题,所以,我们也会在这款飞机上,安装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,从而让这款飞机具有中距拦射能力。” 601所的刘建设,站在台上,给众人介绍。 “在发动机方面,我们也将会依赖于哈工大支持下的M53的测绘仿制任务,目前,这款发动机已经被空军正式授予了涡扇十的编号,它虽然是单转子结构,但是,高空高速性能一流,我们认为,这会让我们的歼十三战机更好地完成防空拦截任务……” 主席台上,林老看向身边的人。 “三水,你觉得这飞机如何?” “林老……我既不是空军的,又不是航空工业系统的,我……不方便评价啊。” “所以才让你现在说,等下,你的话由我来复述。” “这样啊,我对这款飞机,有很多疑问……” 一个小时,两个小时,三个小时…… 刘建设足足说了三个小时,眼看这样下去,一上午的时间就彻底的过去了。 “咳咳,我打断一下。”林老开口了:“刚刚你介绍了很多,但是,我发现,有很多我想听的,反而没介绍出来,现在,我能问几个问题吗?” “林老,请讲。” “首先,这款飞机,有没有使用电传操作?” “这个嘛,我们认为,目前国内没有一款电传操作的飞机,目前来说,还是用液压操作最成熟可靠,我们不能冒险尝试这些新技术,步子太大,容易……咳咳。” 最早的飞机是钢索操作,飞行员手里的操作杆,连接着钢索,驱动后面的舵面,随着飞机的变大,需要在钢索上施加的力也就越大,到最后,举重冠军怕是都不行了。 所以,到了二战时期,飞机都开始使用液压驱动了,操作杆连接的是液压油缸,这里面的液压油有压力,这样驱动起来舵面就轻松多了。 到现在为止,很多飞机还是用液压驱动的,比如说老毛子刚刚服役的米格-29. 第(1/3)页